电子胎心监护应用专家共识
电子胎心监护(electronic fetal monitoring,EFM)作为一种评估胎儿宫内状态的手段,其目的在于及时发现胎儿宫内缺氧,以便及时采取进一步措施。目前EFM已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全国各级助产医疗机构。正确解读胎心监护图形对减少新生儿惊厥、脑性瘫痪的发生,降低分娩期围产儿死亡率,预测新生儿酸中毒以及减少不必要的阴道助产和剖宫产术等产科干预措施非常重要[1]。因此,亟需统一的行业指南规范EFM的应用。
中华医学会围产医学分会组织全国专家在综合国内外相关领域最新文献资料的基础上,结合美国国家儿童保健和人类发育研究所(National Institute of Child Health and Human Development,NICHD)、美国妇产科医师学会(American College of Obstetricians and Gynecologists,ACOG)等提出的相关指南进行了多次讨论,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编写了本专家共识,旨在对规范和指导全国妇产科医生对EFM的理解和应用。
展开部分内容仅可在
临床指南app 查看下载
收藏
分享
中华医学会围产医学分会为中华医学会专科分会之一,相关杂志有《中华围产医学杂志》。
【重要通知】 中华医学会版权指南已恢复下载功能,但需将APP版本升级至V7.0.10及以上版本,苹果用户需到APP Store升级,安卓系统用户需要到各品牌应用市场进行升级(如您的手机应用市场未更新,可使用“应用宝”APP进行更新)。 更新完成后在指南详情页点击“获取原文”即可将指南原文发送至您的邮箱进行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