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小板制剂细菌污染监测与防控中国专家共识

发布日期:
2025-09-30
出处:
中国输血杂志,2025,38(09):1127-1138.
摘要:

血小板制剂输注在血液病、危重症和肿瘤患者救治中发挥重要作用,但其特殊的保存温度(22±2℃) 使其成为最易受细菌污染的血液成分之一,患者输注细菌污染的血小板制剂后可能引发严重的输血反应甚至死亡。我国在血小板制剂细菌污染的监测与防控领域面临检测覆盖率低、技术普及不足及缺乏统一标准等系列挑战。为此,北京医学会输血医学分会、白求恩公益基金会输血医学专家委员会联合来自全国输血医学、微生物学、感染防控等领域的200 余位专家,基于GRADE 证据分级系统,系统检索国内外文献(1970 年1 月—2025 年4 月),结合我国国情,提出涵盖监测技术、操作规范、风险评估及信息化应用等维度的17 条推荐意见,为推动我国血小板制剂细菌污染监测防控体系的系统构建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

部分内容仅可在
临床指南app 查看下载

阅读免费指南
发送到邮箱

收藏

分享

评论
提交评论
/ 没有更多了 /
上传者信息
云上太阳
于2025-10-10上传
编者信息
北京医学会

中华医学会北京分会(北京医学会)成立于1922年10月(原名北平医师会),至今已走过了九十多年的历程。 学会多年来认真贯彻学会宗旨,团结北京地区广大医学科技工作者,积极开展学会工作,为促进北京地区医学科学技术的繁荣和发展、促进医学科学技术的普及与推广、促进医学科技人才的成长、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连续多年被评为市级先进单位,被市科协评为明星学会,被市民政局、人事局评为先进社团。

置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