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 中国儿童慢性咳嗽诊断与治疗指南(试行)

发布日期:
2008-02-01
出处:
中华儿科杂志,2008,46(2):104-107.
摘要:

慢性咳嗽是儿科临床十分常见的症状,涉及多种病因,临床上误诊误治的现象非常普遍。美国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对慢性咳嗽进行研究,日本和欧洲则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了这方面的研究。国内起步较晚,2000年后开始研究,至今亦有10多年的时间。国内外研究均表明,成人慢性咳嗽的常见病因为咳嗽变异性哮喘(CVA)、嗜酸粒细胞性支气管炎(EB)、上气道咳嗽综合征(UACS)和胃食管反流性咳嗽(GERC)。从1998年起,美国、欧洲、日本和中国相继制订了成人慢性咳嗽指南。

与成人相比,儿童慢性咳嗽的病因分布有其特殊性:有些病因成人相对少见,而儿童较多见,如非典型病原体(如支原体和衣原体)和百日咳等引起的慢性咳嗽、异物吸入引起的咳嗽、心因性咳嗽和先天性疾病引起的咳嗽等;②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慢性咳嗽的病因分布有明显差别,如幼儿阶段以感染性疾病最常见,3岁以上儿童的常见病因则为哮喘性咳嗽和过敏性咳嗽;③因儿童进行相关检查受限,故儿童慢性咳嗽的病因研究较成人困难得多,可供参考的资料较少;此外,因研究方法和纳入对象不同,不同的研究结果差异较大,故要制订一部关于儿童慢性咳嗽的指南、统一慢性咳嗽的诊断与治疗标准十分困难,这也是儿童咳嗽指南制订相对滞后的一个重要原因。

展开

部分内容仅可在
临床指南app 查看下载

阅读免费指南
发送到邮箱

收藏

分享

评论
提交评论
/ 没有更多了 /
上传者信息
352624
于2011-12-01上传
编者信息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学组

置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