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卒中单元”中国专家共识2019

发布日期:
2019-01-30
出处:
中华神经创伤外科电子杂志.2019,5(1):5-10.
摘要:

“移动卒中单元”救治模式的兴起,使AIS 的救治效益显著提升。将移动CT 和相关的检验仪器装配在救护车上, 形成集神经症状学检查、CT 诊断和静脉溶栓治疗为一体的快速救治模式。2003 年德国Fassbender 博士首先提出了“移动卒中单元” 的概念,并于2010 年开始在临床应用,取得显著的临床效益。“移动卒中单元”通常以救护车或救援直升飞机等为运载工具,装配小型移动CT、便携式血液检测仪器、影像信息支持系统,卒中医师可以在“移动卒中单元”上进行神经症状学评估、血糖及凝血指标检测和头部CT 扫描, 一旦确定AIS 患者适合溶栓,可及时给予rt-PA 静脉溶栓治疗,以赢得卒中救治的“黄金时间(60 min)”。本共识着重阐述并推广移动卒中单元的标准化建设、精细化管理及规范化应用。

展开

部分内容仅可在
临床指南app 查看下载

阅读免费指南
发送到邮箱

收藏

分享

评论
提交评论
ahuanhuan
2019.10.10
回复
指导作用好
/ 没有更多了 /
上传者信息
Lex666
于2019-02-28上传
编者信息
中国神经科学学会

中国神经科学学会是由全国的科研、教学和医院等单位中的神经科学工作者组成的,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非营利性社会团体。1992年由著名神经生物学家吴建屏、韩济生、陈宜张三位院士发起成立了学会筹备委员会,并在上海和武汉召开了两次会议,起草了建议成立中国神经科学学会的报告,并递交至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置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