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源性变形杆菌多技术联用鉴定与分子溯源专家共识
发布日期:2025-08-30
制定者:重庆市科技青年联合会实验医学专委会
出处:华南预防医学,2025,51(08):818-823.
食源性变形杆菌多技术联用鉴定与分子溯源专家共识.pdf1.0M
变形杆菌簇(Proteeae)是一类广泛存在于自然环境和人类生活领域的革兰氏阴性杆菌,因其在食品中可能引发食源性疾病而备受关注。目前我国仍沿用《WS/T 9—1996》标准传统培养及生化方法作为食源性变形杆菌的检测依据,存在灵敏度低、耗时长等问题,亟需建立更高效的检测技术体系。本文系统梳理了近年来国内外关于变形杆菌分子鉴定技术的发展现状,提出“预处理及增菌分离—分子初筛—目标菌确证—分子溯源”4阶段的标准化检测流程。研究表明,肠道菌增菌(EEE)肉汤培养基结合伊红美蓝(EMB)琼脂平板与沙门氏菌-志贺氏菌(SS)琼脂平板可有效提升分离率,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MS)和16S rRNA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在分子初筛中具备较高特异性和时效性,标准化生化系统与Sanger测序联合使用可提高确证准确率,全基因组测序(WGS)则为流行病学溯源提供有力支撑。本共识结合最新研究证据与检测实践,旨在提升我国食源性变形杆菌的快速识别与应急处置能力,为保障食品安全与公共卫生安全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