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中华医学会经皮冠脉介入治疗指南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作为冠心病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在不断发展。开始时仅限于球囊成形术,称为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而现在PCI还包括了其他解除冠状动脉狭窄的新技术,例如斑块消蚀技术(斑块旋切术、旋磨术、激光血管成形术)及冠状动脉内支架置人术等。2002年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及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专家组编写了“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指南”。在此后的5年中,PCI技术及辅助药物治疗又获得了进一步发展,尤其是药物洗脱支架(DES)的广泛应用,明显地减少了因再狭窄而造成的再次血管重建,成为PCI技术发展的一个新的里程碑。大量临床试验结果的发表,为PCI临床应用提供了新的循证医学证据,过去的指南显然已不能满足临床医生的需要。为此,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和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专家组在系统复习文献的基础上,经认真研究讨论,达成共识,并参考2005年和2007年ACC/AHA/SCAI更新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指南和2005年欧洲心脏病学会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指南,重新修订了本指南。
展开部分内容仅可在
临床指南app 查看下载
收藏
分享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主要致力于心血管疾病的高血压、 心力衰竭、心律失常、 介入心脏病学、 女性心脏健康及冠心病与动脉粥样硬化流行病学及临床诊治的研究,提供相关的预防及诊治指南